> 文章列表 > “竹色波光交借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竹色波光交借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竹色波光交借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竹色波光交借重”出自宋代郭印的《双清亭》。

“竹色波光交借重”全诗

《双清亭》

宋代 郭印

凿开苍翠著幽亭,正取澄江一镜半。

嘉木千章垂倒影,支流三道咽寒声。

桥横古路肩相属,云衬斜阳眼自明。

竹色波光交借重,照人心骨有馀清。

《双清亭》郭印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双清亭》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凿开苍翠著幽亭,

开辟出一处幽静的亭子,

正取澄江一镜半。

正好借景澄江,如同一面明镜一般。

嘉木千章垂倒影,

优美的树木倒映在水中,

支流三道咽寒声。

支流交汇处发出寒冷的声音。

桥横古路肩相属,

一座石桥横跨在古老的道路上,

云衬斜阳眼自明。

云彩映衬下的斜阳自然明亮。

竹色波光交借重,

竹子的颜色与波光相互交融,

照人心骨有馀清。

照亮人的内心深处,带来清幽的感受。

诗词《双清亭》通过描绘一座幽静的亭子,以及周围的山水景观,表达了一种宁静、清幽的氛围。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,传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之感。亭子的修建使得澄江水成为一面明镜,借景映照,与周围的树木、水流以及斜阳、云彩相互交融,形成了一幅自然和谐、清幽雅致的画面。同时,诗人运用了凝练的语言和形象,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自然景物所带来的安宁与宁静,进而引发对内心世界的思考。

这首诗词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,借助景物的描写,将读者带入一种超然的境界。通过赏析这首诗词,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,体验到自然景观所带来的平静与宁祥。同时,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,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,也能够引发对人生、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思考。